经济课的一点笔记

1980年左右,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导致了苏联政府根据冷战思维进行了相应的军备竞赛。
但是这样使得苏联经济的PPF向军备方向进行了进一步偏移。而同时由于戈尔巴乔夫所谓新政使得苏联人民看到了自己生活水平和西方的差距,导致了其对自身生活水平提高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这样根据生产可能性边界理论,苏联面临的很尴尬的局面:政府对军备的要求,民众对生活水平提高的渴望,以及相对生产可能性增长不能满足双方需要。同时因为上层的僵硬,政府和民众缺乏交流和理解,这直接导致了苏联经济系统的不稳定而崩溃。
有趣的是,苏联崩溃后俄罗斯为了重新达到PPF系统平衡采用的是休克疗法。但其直接后果是:俄罗斯没有逐步减压其PPF,回到其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而且大规模通过私有化人为缩小了其PPF的界限。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和贪污。 而这一切是以牺牲军备(北约东扩)和百姓生活水平为代价的。这一切似乎都是讽刺。
政府和老百姓的合理初衷和冲突由于缺乏对彼此的信任和经济的理解导致了与初衷完全相反的结果。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强行改变政治形态只会导致经济倒退。

 

而中国则走了相反的路线,在保持政治形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从经济路线入手,大幅度放开了自由经济路线。中国今天的很多问题的确存在,但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庞大的社会结构滞后于其经济发展而造成的。而一旦社会逐步适应了经济发展速度,其效能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而经济的发展导致的PPF的前进也自然而然的满足了民众与政府对民生和军备的要求,并使得其进行了相应的适应和改革。最重要的是,这一切不是激进的,而更多是循序渐进的。从中国民众的态度可以看出来,比起89年的激进改革诉求,今天的中国百姓越来越理性的要求对系统的完善而不是颠覆。教授的担心是如果说中国是一个人,其高速发展是锻炼,那么锻炼能让人健康,但是超量运动也能使得其心脏不堪重负而崩溃,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压力中国能否适应,问题的积累会不会爆发,而一旦社会问题爆发导致PPF发展停滞,中国社会的对民生的诉求和政府对国际地位的渴望的冲突又会有什么发展?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