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新世界岛论”。世界的合纵与连横。

 

正如英国不愿意看到欧洲大陆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从而将自身边缘化一样,美国也不希望亚欧大陆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去边缘化自身。 毕竟欧亚大陆今天之所以会将中心位置让位给美国,很重要原因就是它一直出在分裂状态,所以斯皮克曼才会提出谁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能挑战美国。

应该说美国对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是非常重视的,美国要做的有两点:

1、在占据中心地带的俄国是主要对手时,联合边缘地带包围遏制中心地带。应该说获得了成功,欧洲成为了美国的铁杆盟友,而中国在冷战后期务实的结束了孤立政策,倒向了美国。

2、在战胜俄国后,继续将西边缘地区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以阻止它与东边缘地区达成任何性质的战略同盟。尽管目前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美国还是不愿意给这两块边缘地带的联合留下一点可能性。首要做的是延缓欧洲的统一,毕竟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有独立的能力后,想法总归会发现些变化的。

不过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斯皮克曼的理论在目前需要得到一点修正(或说完善)了。最起码印度已经成长为另一个新边缘地区,而俄国的衰退使得它与中国的结盟的可能性反而加大。

既然大国争斗的舞台已经由两个主极+两个副极的模式,变更为一个主极+三个副极的模式,那即使是单纯的从数学角度,合纵连横的组合也要多出50%

此外,斯皮克曼的预见有一点说的没错,现今两块“边缘地区”联合以后可以成为美国最强有力的挑战者。简单点说就是两个副极地区联合起来可以挑战主极地区,问题是现在有四个副极。鉴于这四个副极都在欧亚大陆,我们不妨将这种争斗定义为“新老世界岛”之争,或者说欧亚大陆如何有可能将世界的中心转移回欧亚大陆。为此我们可以定出以下原则:

1、无论主极副极,首先做的事情都是控制自己的地缘利益区。

2、任何两个副极如何联合起来都会形成对主极地区(美国)强有力的挑战,前提是另两个副极地区处于中立状态;

3、如果主极地区和其中一个副极地区结成同盟(暂简称A同盟),则另外三个副极地区联合起来(简称B同盟)才可以与之对抗。

4、A、B同盟之间可能达成均势,但做为挑战者的B同盟只有在吸收三个“世界岛外围地区”中的一个之后,才有可能形成战略优势。而与这个新成员最近的副极地区将成为B同盟的领导者。

作为验证,不妨先试下目前最不可能的组合,A联盟:美国+俄国;B联盟:欧洲+中国+印度。三个最有潜力的地区对抗最强的陆权国家+最强的海权国家(请注意,这种假定的对抗不是世界大战式的对抗,而是类似于冷战式的对抗,因为核武器存在的意义大于数量的意义)。 这种类似于战争中的包围与反包围,就目前的实力对比,看起来似乎A联盟的胜算要大些。不过A联盟失去了所有的边缘地区,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欧亚大陆的桥头堡,美国的战略影响力会大大缩水,B联盟并非没有胜算。

而作为历史,可以拿二战时的德国来做个对比,德国就是先用武力统一西边缘地区(欧洲)然后开始独立挑战美俄联盟(类似于于A联盟),试想一下,如果加入另两个已具备大国实力边缘地区,其所能起到的作用远大于欧洲当年的联盟者——日本。两个边缘地区完全有能力在防守住美国的进攻的同时,对俄国造成足够的军事压力,很难想象俄国能在三面包围的情况下不先行倒下。当欧亚大陆完成统一后,美国就只能重拾孤立主义了。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做这种穿越式的假设只是做一种探讨,中心点是在于说明,三个边缘地区的联合可以有能力对抗世界核心罢了。

说到“地缘利益区”,其实本文还没有提到美国的潜在的威协—巴西。虽然其他地缘利益区也存在一些政治联合体,如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但巴西无疑是最有希望继印度后成为大国俱乐部的一员的。如果这样,美国的后院起火对他可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不过虽然成为大国的因素很多,有一样东西是一定要有的——核武器。当然,不是说有了就一定会成大国(朝鲜、小巴之类的就不可能),但做大国一定要有。可惜巴西的核计划在美国的压力下中止了,以后能做到哪一步看它的决心了。

总结:关于世界地缘说只是为大家看大国崛起指出方向,或说找到一条容易理解并可行的道路。就像我们可以在地形图上为北京和上海划出一条最佳的路线,但京沪高铁修不修得成还要看很多其他的因素。所以地缘学说可以解释问题,但并不能做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必须辅以其他的综合条件才能达成目标。毕竟在和平发展为主流的环境下,经济实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地缘学的研究一方面要为经济的发展权衡利弊,但另一方面还是要为有可能产生的对抗未雨绸缪罢了。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