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斯特方程军事应用的一些延伸讨论

在冷兵器时代,增加单位空间里的兵力优势可以简单的用密集方阵来实现。但在机枪发明后,再摆着密集方阵去进攻无异于自杀,于是散兵线战术应运而生。这就决定了无论总兵力多少,单位正面上能展开的最大兵力总是固定的,所以要增加兵力优势不可能靠简单的增加兵力来实现。兰切斯特线性率是:战斗力=参战单位总数×单位战斗效率。这表明,在数量达到最大饱和的条件下,提高质量才可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而且是倍增战斗力的最有效方法。事实上,共军的人海战术,也并不是简单的堆叠兵力。通过侧翼攻击和包围攻击,可以增大进攻正面宽度,投入更多的兵力。通过灵活的小分队渗透突击战术,可以最大发挥出单位战斗效率。
虽然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军队的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我不认为现今条件下质量居于主导地位,数量退居次要地位。 诚然, 质量的优劣举足轻重,质量占绝对优势的军队将取得战争初期的主动权,但是一旦进入战略相持和消耗, 那么数量和质量中谁能保持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谁就是胜利者。  当然我们要看到,在热兵器时代,兵力优势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火力优势,无论人,还是大炮,还是飞机,无非是不同的火力输出载体罢了。在现代炮火威力极大加强的情况下,在小空间内大量集结人员兵器无异于集体自杀。而单纯增加人员实际上是效率最低的一种增加火力方式。所以人海必然让位于火海(其实本质还是一样的)。充分利用炮兵,航空兵,导弹部队,分散部署,集中火力,多兵种协同,实现立体多层次的,及时,精确,饱和的火力打击,才是新时代下大兵团集中优势兵力的最好体现。
 
我们必须看见的是, 大兵团作战理念不等于营连排级战斗模式。 美军不仅空军,现在连枪支都讲究精确打击,而不是火力覆盖。就纯属恶搞。 什么每人都是狙击手。 我在训练时候就问过教官。在背着35公斤的装备50度的气温里狂奔300米以后,有多少百分比的士兵能掌握射击的呼吸频率?既然如此,为啥一味追求精度? 
 
有人说“美国炮兵火力覆盖能力还是很强的吧。还有AC-130这种浑身炮管的刺猬。要实现火力覆盖技术门槛低,很多军队都能实现,单位空间内火力很容易就饱和了。要进一步提升打击力度,只能从打击深度和精度上下功夫,这里面并不冲突,本质都是为了输出优势火力。二战时美国要摧毁1座桥梁,要出动几十上百架飞机狂轰乱炸几小时,消耗炸弹数百吨,成功率还很低,现在一架飞机防区外放2颗SBD就搞定了。 ”
 
同样是犯了混淆大兵团和小规模高强度作战的概念了。 前提条件不同, 造成的结果不同。 一个美军巡逻队遇到伏击。 你用AC-130轰平试试? 美军还没有高尚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地步。一旦短兵相接,犬牙交错,单位空间内谁能造成最大杀伤,就是胜利者。美军现在班排级人力火力都不足,所以只好拼命加装甲了。其结果正是轻步兵重型化。 我之所以重视步兵攻击, 是因为空军再牛,在取得绝对制空权前,也无法做到24小时全战线全方位无差别打击。 (美军也如此) 营团级别短兵相接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任何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单位火力就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美国重炮仅限于榴弹炮兵,还是旅级附属单位。 单兵配属81mm迫击炮火力不强,也营级也只有炮兵排。 团级炮兵连。 支援火力更多依赖空军。 我是迫击炮流。 从经验看, 我参与的战斗中迫击炮也许作用不大。 但是只要炮兵一响,对敌人士气的打击无可避免。当然, 重炮兵要集中应用。下放到低级单位,会造成效率降低,火力浪费。一方面有的部队火力无所事事,另一方面有的部队打到焦头烂额却得不到足够火力支援。重炮火力应该集中掌握(不是集中部署),利用通讯,指挥,管理上的优势,根据前线各单位的需求,合理统筹安排,在各战场间实现火力的高速转移,这才是炮兵的王道。至于具体怎么实现,就是考验各国炮兵的基本功了。
 
个人以为, 现阶段条件下空军仍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 不要拿北约VS南联盟,或者美国VS伊拉克。 这种不对称战争行为在未来中国要经历的战争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少。 美国再吹F22,或者隐型战斗机。 仍然不能保证绝对制空权。 南联盟多山。 北约轰炸75%的目标都不中,是后来北约开始轰炸民用目标才使南联盟屈服。伊拉克平原。 要不是伊拉克人自己不懂挖地道我怀疑美军的打击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伊朗比伊拉克难打得多的原因。美军在越战中占空中几乎绝对优势,又能如何打击游击队? “步兵无非是给空军擦屁股的,空军打击漏的目标由步兵解决,步兵打击不了的目标还要叫空军来”这种思想本身就是毁了陆军。步兵的根本立足的火力支援应该是炮兵,而不是空军。一旦出现空军无法保证制空权,那么轻型化部队会有什么下场?美军在伊拉克的窘境根本原因是政治措施, 不过军事结构上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说到底,空军不可能冲过去24/7占领并保卫一个地方。只有陆军能。 (海军陆战队人数不够) 一旦沙尘暴,人家有足够数目打过来。(不是没有先例)基本上就是挂。为什么越战美军扔了M14,M16A1 抓AK? 现在扔了M4 抓AK? 两种武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以及火力压制比能力,300米内杀伤力相差明显,不是靠枪上的一堆高科技垃圾能弥补的。

至于老金提到的“没有火力支援(无论哪种,当然在美国来说主要是靠空中打击),步兵更不可能占领并保卫一个地方,不是吗?从步兵的角度看他们觉得自己作为战斗行动的最终实施者是最重要的,但从系统设计者看来,步兵不过是履行最后手续而已(如果不实现充分火力压制,是不会派出步兵的),其重要性自然要比火力主干要弱的多。”

我同意前者,但不同意后者,因为老金你把步兵和火力支援是割裂开的。 而我认为步兵自己就要有足够的火力支援。 无论是炮兵还是空军。 他们都只能进行泛火力支援,只要对手防御得法。 完全可以使得这种火力支援无力化。 上甘岭和越战丛林就是典型例证。 步兵很多情况下只能靠自己手中的武器。 这时候火力强弱就彰显无遗。 正因为系统设计者认为步兵不过是履行最后手续,其重要性要比火力主干要弱的多。所以才导致美军陆军武警化。 这个对上被制裁10年的伊拉克还成,一旦对手强点。 不要说中国。 包括伊朗在内的任何一陆军中强国战术得当都能重创美军。

说到底,我一直坚信战争是人来打得。 无论指挥通信体系已经比可预见的对手高出一代还是比以往更加灵活的火力配系。这些东西都有一个最大弱点。 复杂。 训练周期长,兵源不易补充还是其次,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营连排级的冲突此起彼伏。 靠一个将军, 坐在屋子里打游戏一样的指挥作战,现阶段条件下不现实,况且一个人能同时接受并处理的信息有限。美军所谓的指挥通信体系统别的不说,现阶段就一个字乱。 只要是有交火,所谓扁平化的指挥系统极度依赖电台和卫星传导不说,电台里一群声嘶力竭的大兵在喊也很难分清形势。而且这种偏平化指挥系统把基层军官的独立性和即时性完全忽略。 造成普遍性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理,对步兵的杀伤甚于敌人。此外,美军有一点问题中国军队也会遇到,美军是不同口音的英语,中国则是地方话。 在伊拉克战术情况下拉丁裔美国人和美国黑人的英语在电台里几乎无人能懂。 直接造成延误战机的例子也不为少数。 虽说普及英语。但是某些人的英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随着战争延续,兵员进一步不足。招兵门槛进一步降低。 这个情况会更严重。

至于老金提到:“在硫黄岛等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美军虽然损失更大,战斗的更加辛苦(硫黄岛美军损失高于日军,冲绳美国人伤亡为外战之最),但依然可以取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军始终能够压制日军火力(日军就没什么火力可言),从而可以有条不紊的慢慢清理龟缩在坑道的日军(上甘岭的美军恰恰没这个条件)。”

这个和地形有关。 本身在死地的例子无法做合理战例,就像有人说台湾如果被攻陷,游击队会像伊拉克一样咋地,咋地一样无聊。 我没有反对重火力支援理念。 因为只有重火力才能够阻止敌人有效调兵,进行进攻压制。但是我也要提出,如果不是步兵战斗一流,坑道做的好,那么上甘岭上基本上第一轮美军炮火后志愿军就挂了,这边炮火再强也没用。 在这种战斗中,谁能生存下来更多的士兵,谁就能占住阵地,不是么?

最后我想反驳一下 “很多人对轻型化部队嗤之以鼻,但不要忘记美军并没有舍弃重型部队,其发展的轻型化部队具有比重型部队更强的机动性,也比以往的轻步兵更强的防护与火力,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战区(重型部队再强大不能及时赶到也没意义)”

陆军轻型化是必要的么? 是。我不否认, 但如何轻型化? 所谓的现在轻型化步兵就是摩托化步兵的翻版。 而骑兵师则是装甲步兵师翻版。 装甲师没变。  “轻型化部队具有比重型部队更强的机动性”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战斗地点的基础设施要好。 美国悍马车能在伊拉克发挥最大优势得益于其优秀的基础建设(老萨一不炸路,二不毁桥,值得获得勋章) 而现在游击队完全没有破交战概念。 以至于看的无敌。有些人只看技术数据就拍脑袋说,哇,悍马车能上山下河,机动力无比。 无敌无敌。 实际上那是悍马的无装甲状态。 价装2600磅装甲后,悍马连泥泞一点的土路都回陷入。

轻型化的陆军装重甲不如开坦克。。。 striker 旅正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此外,轻步兵能挖掩体,工事防空防炮。 这种完全定在轮子上的步兵能干吗?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