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SS兄的一点讨论。

SS兄是PLA退役士官,我俩就美国零伤亡概念讨论了一下,总结如下。
 
      首先是,美军提出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不是梦”,这里有两个条件,即对“两场战争”的严格限定,一是不对等,二是低烈度。
  其次是,“零伤亡”,零伤亡只能出现在不对等且低烈度的局部战争中。
  其中,不对等,指的是军力和装备代差的不对等,即目标国没有或缺少足够的或者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反击攻方,比如美军奉为经典战例的南战和伊战。这是造成低烈度的必要而且是决定条件,看上去空袭打的轰轰烈烈,但双方驳火的机会极少,原因就是目标方没有反击手段(超视距反击)。
  这里为零伤亡创造了一个条件,即:美军完全以兵器优势取得战场优先权,无论是参谋选择目标还是导弹攻击,基本上都属于沙盘式作业,由海空军于敌方有效攻击距离外发动进攻。所以使得“零伤亡”看上去很有可行性。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刚才以经说过,零伤亡的实现条件实际上就是“不对等”和“低烈度”,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仗会打的顺风顺水,军队势气就会相对较高,但同时,当每一个士兵都开始相信“零伤亡”后,这支部队就愈加不能承受高烈度战争和大数字的伤亡。一旦出现,则至少在短期内军队士气会跌至冰点,任何作战任何将不能得到正常状态下的有效遂行。

  从军史来看,半个世纪以来,美军有否成营建制的全灭?
  答案是:二战后,美军只有在中国志愿军手上被成营建制的毁灭。
  这就是问题的中心,战争的目的决定战争的规模,从而决定战争的烈度。分析美军,不说美军以经完全唯武器论,但至少在其高层和整个军队来说,这一理论是非常有市场的。
  所以比起传统的陆军强国,比如俄罗斯,比如中国,即任何一个军事力量比较强,且拥有超视矩反击能力的大国(当然就不是伊拉克南联盟之流了),即使在武器上有技术含量稍低,也不会出现弓箭——机枪的决定性代差,再加上传统军事强国的陆军损失承受能力(损失比率的自我认识),可以说,警察化的美军在全面战争面前,对比陆军大国并不战任何绝对优势。

  我们可以看刊朝鲜战争中的一个范型。大多数美军部队,当伤亡超过0.3时,按习惯,这支部队将被撤回休整,当损失数超过这个比例,那了除了一些特别(传统性)强悍的部队外,他将士气抵落至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而反观志愿军,一个连营上去拼到只剩下最后一个班排依旧可以发动反冲击。高烈度战争下,部队的意志和韧性将在最艰苦的战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另一个例子,二战期间,德国在阿登森林发动反击,美军几乎是瞬间被击溃,后来盟军不得不使用红色快递连夜把第101师送上前线打阻击,101师能够抵住德军的进攻有很多原因,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对自己的定位:
  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
  比起装拥有重装的陆军师,101师属于临时出动,没有足够补给(不到K级),没有足够弹药,甚至没有御寒的大衣。

  所以在部队内崇尚“零伤亡”,必定就使这支部队在高烈度战争中不能碰上逆境,一旦出现,这支部队将不堪一击。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