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编辑总结:从宋朝青苗法看现代小额贷款和次贷。

最近看一个网站网友讨论青苗法的利弊. 基本概念青苗法和现代的农村小额贷款很类似. 双方讨论的很激烈. 我觉得很有趣,抓过来和大家也讨论讨论.

青苗法之类的小额贷款,是王安石在基层实践过n年的。基本概念是农户可以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在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

支持者认为这证明了即使是纯农业,也不是没有办法用金融手段调剂和提高. 而青苗法的悲剧在于,地方官吏为政绩强行摊派,善政变恶政。政策本身还是好的,当时的高利贷都在5成以上,王安石当地方官的时候,在他控制的地方就很成功。问题是其他官儿没有王安石的品格。

反对派则认为, 青苗法成功的前提过于苛刻,他们认为青苗法只能在以下几个条件下成功:

第一,发贷者理想化地不主动或者被动地增加农民负担,不在贷款上起敛财的心思,最好是完全慈善捐助式的放款,社会道德如同共产主义般纯净。

第二,老天爷必须要完全理想化,年年丰年无天灾,庄稼收成要保证。

第三,最好农业技术发展到现代化的水准了。

这三点保证不到,法令中对这些影响结果的突变因素没有应对措施的话,一个天灾,就会起雪崩式的连锁反应。比如,一个大旱,青苗不收,同时米贱,存米不能售,但是还贷又是必须的,米贱钱贵,还得更多……如此一个蝴蝶效应,最终结果就是乱民。

此外,反对派认为, 地方官为了达成任务,防止坏帐,专挑有钱人放债,叫做散青苗,想不借都不行,而穷人想借钱也不给。导致需要钱的借不着,不需要钱的被迫花好多利息。这么搞必然带来官员借机勒索,就是现代社会,在孟加拉国的小额贷款逼死人命的事也常有发生,何况几百年前的宋朝。

从这里联想到现在农村的一些贷款现象,例如农村的农业银行政策:

国家要求,农业银行贷款要以扶农为目的,这个好不好?目的是好的。

然后国家要求,农村基层农业银行贷款要政策上倾向于普通百姓,所谓小额贷款,大面积发放。这个在社会道德上有道理没有,完全没问题。

然后国家对农业银行的要求是,贷款发出去,要收回,而且盈利。这个有道理没有?当然有,哪怕是低利息也应该是盈利的,至少不能亏。当然,这个就属于银行内部的经营政策了,跟农民是无关的。然后农业银行的管理是,银行如果完不成放贷收贷额度,怎么解决?扣银行工作人员的工资,用工资压力强迫工作积极性。

但是问题就来了。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小额贷款的发出去,经营不善的比例极高,大多数都成了坏账,这还是有理由的,有许多甚至根本没理由,发出去基本上就被赖掉了。

这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工资就要被扣光,工作的积极性哪里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吃大户,所谓下有对策。这个对策是不符合政策的,但是基层人员为了保住饭碗必须如此。中层管理人员也只能闭一只眼,否则会激起“民变”。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基层银行专门资金支持几个垄断性大户,贷款有极度优先权。作为利益交换,在每年银行任务结算的时候,那些大户负责帮助解决。

比如,年关结算的时候,银行发现存款额过低,不够任务,那么那些大户,或者说关系户,就到处挪动资金存到银行里,结算日过去之后再取出来。如果放贷额不够,或者利息收益不够,那些大户即使不需要资金,也要贷款一大笔,哪怕是短期的,然后再还款,上交利息给银行。作为利益交换,那些大户如果需要资金周转什么的,银行会想尽一切办法优先解决。

因此上农村基层银行的人员都与那些农民企业家大户什么的关系密切,酒局特别多。为什么?因为只有喝醉了的时候,压力没有那么大,敢于乱拍桌子,乱拍胸脯签各种保证。

最终的结果就是,农业基层银行的贷款收款,绝大部分都是发生在一些有实力的大户和银行之间。只有一小部分发生在农民散户与银行之间。

原因为何?经济水平造成农民散户的收益不足以维持银行的运作。

如果农村基层的经济都发展到浙江萧山那种程度,问题就轻松得多了。

这是现实的问题。 大家有什么见解?

 

————————分割线—————————-

 

多说两句, 其实类似青苗法的补助农业在当年大萧条的时候美国政府也用过,基本就是政府补助农民,政府亏空很大。但是政府哪里来的钱?印钞票通货膨胀。而这一切都基础就是政府发行的纸币是主导地位的货币。罗斯福时期曾经通过立法,私人拥有黄金必须兑换成纸币,私藏黄金是违法的。这个就是要确立政府发行的纸币的唯一合法货币地位。宋朝虽有纸币,但是金属货币仍然是主导地位,政府无法大量造钱。

此外,王安石的青苗市易从一开始就是想要挣钱的。至少是不亏空的。而罗斯福的农业补助从一开始就是想亏钱的。有本质的差别。

其实到今天,发达国家的农业问题从本质上说也不是真正被解决了。解决的是人吃饭的问题,但农业本身是巨额亏损的。只不过现在农业并非最大的产业,政府还可以通过在其它行业征税来补助农业。而宋朝农业就是最大的产业,无法通过对其它行业的大量征税来补助农业。

所以只能说,王安石的立意很高.他对经济,货币,市场等等的了解非常超前。而且他有理论有实践.但他处理的是他的时代处理不了的问题。 

 

另外突然想到, 青苗法其实和今天的次贷有类似之处.这个法,要求农民预估产量和市场价格,以此为抵押去政府贷款,然后加利息还钱. 而次贷则是要求百姓预估自己的未来收入和房子的未来市场价格.

考虑到北宋的经济构成和经济规模,王安石这种人物,这种思想的出现是必然的.商品经济的推进也是必然的.

但司马光对青苗法的批驳也非常牛,基本可以套用到今天的华尔街.(这点上司马光确实体现了大儒品格和学养.)

司马光第一条:民间地主用高利贷都有数不清的手段盘剥干净小农民更何况政府这个庞然大物? 宋神宗说:咱这是自愿贷款。(实际上成了摊派工程)

司马光第二条:金融机关,传播媒体,话语权都掌握在这帮精英手里.这帮人天天宣传贷款好.农民能不上当么? 再者,人性贪婪,谁不是只想着花钱的爽快,谁会去管还钱的事? (和次贷就非常接近了)

司马光第三条:农民要通过粮价才能变现成钱还给你们政府.但是粮价又是你们政府操控的.这个自己跟自己玩的loop,就是纯粹的剥削和聚敛. 你王安石搞的这套迷你华尔街,目的就是为了一圈一圈的从人民群众身上吸血。 实际上到今天就是“百姓要通过劳动才能变现成钱还给银行/金融家.但是银根又是银行/金融家操控的.这个自己跟自己玩的loop,就是纯粹的剥削和聚敛. 华尔街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圈一圈的从人民群众身上吸血。

事实上对所有专业性强的行业监管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只是华尔街最为严重。如果派外行去监管,根本看不懂人家在干什么,如果派有实践经验的内行去监管,那八成就和监管对象穿一条裤子了。总之是个两难问题。就从今天来看,华尔街权力也太大了。媒体,政府,各种制造业,等等,他们的势力可以说无处不在。而且从业人员素质很高。这种情况下,无论定什么监控条文都是没用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就是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关键是怎么对待这个弱点。

如果用公平的原则的话,那就是允许一部分聪明人“合法”的设计游戏(也可以说是陷阱)来和另一部分傻子一起玩,傻子如果由于自己的弱点(贪婪/愚蠢/或者智力上的差异)而最后上当,那就需要自己负责赢/亏,愿赌服输。简单地说就是“起点公平,但是自由竞争”。好处是能够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复杂高级的方向前进,这应该吻合王安石的观点,基本类似今天美国共和党的自由主义的思想(右翼)。

但是如果用仁爱的原则的话,既然人性有弱点,就不要针对这个弱点做任何的复杂的游戏的设计,大家就玩简单的按劳分配好了。简单的说就是“从起点到终点都比较公平”。好处是没有太多的人上当吃亏,但是社会也可能长期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阶段,这个比较吻合司马光的看法,也类似今天美国民主党的观点(左翼)。

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社会的设计的游戏规则正好在自己的智力水平可以达到的高度但又不能超过太多,这样自己的收益才会最大化,由此各个阶层产生了种种博弈。

一句话,都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与人的差异。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