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大国的舞台

以欧亚大陆为中心分析过后,我们会发现中国最起码有成为地区大国的潜质,或者说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个副极。但是环顾全球,目前无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去挑战并取代美国的战略地位。 毕竟现在地球的权力中心已经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转向〈以美国为中心的海洋国家〉了。换句话说获取权力的力量已经从陆权转向海权。因此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得到修正。因此,正确解读大国政治舞台的上的成员位置,会对我们分析理解预见世界局势有非常大的帮助。

1.陆权大国-俄国。
  

做为麦金德所推崇的世界政治枢纽地区的统治者,不能说俄国人做的不够好,在它的极盛时期(苏联)已经基本将麦金德所指认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全部占有了。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如果没有美国。那俄国将当之无愧的是世界唯一的霸主。即使有了美国,俄国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但是俄国的致命弱点是即使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极度的扩张,也无法获得足够长和开放的海岸线。从历史来看,西欧和中国这两个边缘国家可以被战胜,但因为文化原因无法真正被征服(这也是在游牧民族无数次的碰壁后得出的经验)。因此对俄国来说,向南征服另一个边缘地区,获得印度洋的海岸线就变成了对抗海洋国家的最佳出路。

以下为1725年彼得大帝临终前在遗嘱中向后继者所明确了他关于世界地缘政治的思想及争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就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因此,不仅在土耳其,而且在波斯都要挑起连续的战争。在黑海边上建立船坞,在黑海边和波罗的海沿岸攫取小块土地,这对实现我们的计划是加倍必要的。在波斯衰败之际,突进到波斯湾,如有可能应重振古代与黎凡特(今中东和巴尔干南部)的贸易,推进到印度,它是世界的仓库。达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再需要英格兰的黄金了。"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俄国为什么和土耳其打了这么久,这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印度。 俄国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海洋。包括俄国和印度的结盟,也决不仅仅是为了遏制中国那么简单。合纵边横有很多种组合,俄国只是选择了对他来说最好的组合。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俄国人并没有完成彼得大帝的遗愿,而退而求其次的与印度结盟也并不如意,印度自甘地以来一贯的政治思想是游离于国际政治中心之外(现在的想法又不同了),并不会明确的站队。无法和印度(南边缘地区)结成象美-欧(西边缘地区)那样的真正同盟,俄国人已经无法在和美国的争斗中取得胜利了。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出于自身的利益倒向了美国之后,苏联失去了最后一个有可能结盟的“边缘地区”。俄国的失败变得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在“海洋国家”和“边缘地区”的强大压力下,苏联最终解体,这也标志着陆权国家最终完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尽管俄罗斯仍保有大部分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但在这个舞台上他注定只能成为配角了。

2。欧亚大陆的“西边缘地区”——西欧(欧盟)
  
目前用欧盟这个概念来定位这一地区似乎还有些早,如果用地理概念上的西欧有可能更准备一些。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个符号,如何分析他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作为现代世界主流文化及价值观的发源地,一部欧洲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欧洲人写史时也的确是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其他地区只是附带提一下)。由于地中海在“世界岛”西侧的中心地位,欧洲文明的开始就是由海权的争夺开始的,当然这个海权最初指的是地中海的海权(罗马人和腓基尼人的战争就是标志)。后来随着西欧大陆文明的觉醒,欧洲大陆本身也开始了陆权的争夺。

与中国不同的是,因为欧洲文明是从海洋起家的,因此作为罗马海权思想的继承者——英国,并不愿意看到欧洲大陆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中国相对应的日本不存在这种力量)。于是在历史上,我们看不到这块欧亚大陆的“西边缘地区”形成一个完成的帝国。法德两国都希望自己成为这片地区的统制者。如果他们只面对东面占据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俄国,相信他们还是有机会整合成一股力量的。可惜英国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历史上我们看到英国时而直接登陆(英法百年战争),时而挑动西欧洲内战(西班牙王位战争),时而又联合俄国剿灭德国人统一东西欧洲的企图(一、二战)。

在美国因为地缘上的优势成为新的海洋霸主后,迫于东面来自心脏地带(俄国)的压力,西欧选择了与美——英结盟,并最终取得的胜利。但这场胜利的主角是美国,做为配角的欧洲并不甘于一辈子做配角,毕竟欧洲人自认为才是当代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于是统一欧洲的计划被提上了议程表,欧洲共同体——欧盟——“欧洲帝国”,欧洲人正在艰难的前行。

总结:“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战略定位,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是提升了国际地位。但对于欧洲来说,从心底里可能却并不满意,谁叫他们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服从美国的领导的前提下,将“西边缘地带”整合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务实的目标。

3。南边缘地区——印

印度是自古是一个和平的国家(也可以理解成逆来顺受的国家),特别是甘地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帮印度获得了独立之后,印度更加迷信了这种平和的力量,这使得印度试图超然于国际事务之外。不过地缘所显示出来的优势有时会改变人的观点。正有如美国在一战以前一直奉行的是“孤立主义”试图超然于欧洲事务之外,直到有一天,美国发现自己的地缘优势竟然可以改变世界的格局时,他还是出手了。最终的结果也很令人满意,美国成为了这个星球上规则的制定者和秩序的维护者。

时至今日,印度也发现了自己的地缘优势,当然目前他不会有美国那样的野心。但是印度今天也希望能在印度洋上成为区域霸主。这也成为了他们今日努力的目标。但是跟欧洲一样,在陆地方面要承受来自欧亚中心地带的压力,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压力来自于另一个边缘地区国家——中国。当初超然于国际之外的态度让印度没有选择依附于美俄,而是选择了自己对抗。这一步印度倒是走对了,起码他现在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基于两个发展中的“边缘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合作也许才是解决陆地压力的最佳方法。

4。 东边缘地区——中国

不可否认,相比于其他两个边缘地区,中国有明显的优势。


1、占据了很大一块“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这使得中国的核心区所承受的来自陆地的压力达到了历史最轻。欧洲也在尽力把乌克兰等几个东欧平原上的国家拉进阵营,只不过他们要面对的是俄国的强力反弹。
2、集权政治。这一点是最为“民主国家”所诟病的,但事实上在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争夺中,集权政治能够比分权政治更加有效率。
3、战略布局。中国很早就在世界各地布局了,当然这种战略眼光是被逼出来的,当年的国际环境如此恶劣,逼着中国在世界各地寻找一切可以合作的盟友。以至于在欧美早已将势力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仍能建立自己的利益区。


相比之下,欧洲是在吃老本。而印度一开始则根本没有这个想法,现在再发力,就要面对欧美和中国的双重压力。


此外,中国地缘,将另外开贴阐述。

5。 新世界心脏地带-美国
说完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区和三个边缘地区,重头戏美国出来了。如果说麦金德将视线局限在欧、亚、北非,找到了心脏地带。那当我们放眼全球,将蓝色的海洋和黄色的土地结合起来看会发现,北美大陆(主要是美国)才是世界的心脏,大西洋和太平洋就象两片肺一样拱卫在心脏两边。而原先的“世界岛”地区就象腹腔里的那些脏器那样拥挤在一起。虽然每一部分都很重要,但心脏地区的领导地位却天然形成了。

让我们先按照传统的观点,将视线放在北半球。在我做的〈新世界岛地缘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位置固然是处在中心位置,但也远离其他几个大陆。要控制整个海洋进而压制住欧亚大陆边缘地区,他必须在东西个寻找一个坚定的盟友。这样的国家必须是完全的海洋国家,换句话说必须是岛屿,半岛都不行(否则基于地理上的联系,很有可能变成“边缘地区”的一部分)。另外这样的岛屿必须与大陆保持合适的距离,即不能太近,随时处于大陆的威协之下(如海南岛之于大陆);又不能太远,使得他对大陆事务毫无兴趣(如印尼之类的)。最后他们必须是海洋强国,并不是所有的岛国都有能力成为海上的强者。

 
很幸运,版块的运动为美国造就了这两个天然盟友,英国——日本。如果说北美中心地区是新世界岛的中心地区的话,那么英国和日本就是世界岛的外围地区。依美国为参照物,英国属于“世界岛东外围地区”,用以控制“欧亚大陆西边缘地区”;日本属于“世界岛西外围地区”用以压制“欧亚大陆东边缘地区”。


有了这两个桥头堡,美国余下所要做的就是防止“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与两个边缘地中的任何一个结盟,如果成功欧亚大陆就不可能积聚起足够的力量挑战美国的地位。应该说美国做得很好,运气也不错,西边缘地区被邀请来共同统制世界;而东边缘地区又是一个不甘于做小弟的角色,只是在他还很虚弱的时候短暂的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结盟,然后迅速成为一个孤立的地区。在这一地区出于自身的战略需要,开始向“新世界心脏地带”靠拢后,美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俄国迅速的衰落了,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美国的中心位置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对欧亚大陆的4个有威协地区进行“合纵”之策。但当主要的对手消失之后,防止他们之间的“连横”形成更强大的对手又成为主要的问题。至于这一个中心地带与三个边缘地区如果连横才有可能对抗美国,我们稍后再分析

对于新世界的格局来说,最值得注意的当然还是上一个千年留下来的传统优势地区。但正如前面所说的,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在新千年中,低纬度地区和南半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作为欧亚大陆最弱的一个边缘地区——印度率先浮出水面。

在上一个千年世界强国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这并非是说印度洋没有足够的利益(相反印度洋的利益区相当集中),之所以重视度不够,主要是印度洋地区以往并没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强国。海洋的霸主们在大英帝国将印度变成“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宝石”之后就当然的把他纳入了自己的利益区。因此在当印度越来越羽翼丰满,成为“欧亚大陆南边缘地区”以后,如何保持在印度洋找到一个“世界岛南外围”地区被提上了议程。很不幸,这一次美国没能在边缘地区的对面找到一个合适的盟友(所以印度的海洋地缘优势是最好的)。斯里兰卡是一个可能的选择,但他离大际太近,实力又太弱,根本不可能成为“新世界岛”俱乐部的一份子。

既然在印度洋的核心地区美国无法找到合适的盟友,那就不妨视线往南到印度洋的边缘地区去碰碰运气。澳大利亚似乎能够担当这个角色。当初地理学家们当初肯定在给澳大利亚定位为洲还是岛耗费了一番心思。如果从面积上来看,澳大利亚还是勉强够得上成为一个洲的,于是将周围一些岛屿配给它后还是给了他一个洲的称号。但从他的地理位置(孤悬在南半球)和人口(2000多万人)来看,他更像是一个岛。不过对于美国来说,这些都刚刚好,这样的地缘情况正是一个天然的海洋盟友,基于人文的原因(都是英国的前领域。不过去美国的是严于律己的清教徒,到澳大利亚的是损人利己的重刑犯),澳大利亚早就是美—英联盟的一份子,只不过地理位置一直不太重要,因此基本属于龙套角色。美国发现,在新千年里有必要将澳大利亚提升到配角的地位,基于它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对牵制印度在印度洋的势力向扩张过度,更可以用来抵消中国向南太平洋地区的渗透。如此重要的作用,给予澳大利亚一个“世界岛南外围地区”的角色是理所应当的了(注:关于美澳军事同盟的走向可密切关注相关新闻)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