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印度:新地区边缘地区的崛起

 

如果仔细研究不难发现,麦、马、斯三位大师的研究无一例外是将视线投向北半球,或者说是更侧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这不能怪他们厚此薄彼,实在是在过往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确是其中在北半球,或说是发源于麦金德所说的“世界岛”。而北半球低纬度国家由于环境原因,很容易创造文明,但在与高纬度国家的对抗中却从来无法占据上峰(北非、印度、中南半岛莫不如引,毕竟如果一个国家总是处在30几度的高温下,其生产力是很难得到发展的。 但是由于被高温困在阴凉地方,思考较多的时候,文化却可以得到长足的进步)。在古典时期高纬度民族依靠武力一次次的从低纬度地区所创造的文明中吸收养分最终成为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之间的体质差别所能起的做用越来越小。而人类已经能够至少改变自己所处的小空间里的环境了(比如空调)。因此有理由相信,低纬度地区将有可能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并登上世界的政治舞台。

另外一个重要改变是随着北半球发展空间的饱和和过度的开发,人类必须向南半球拓展生存空间和索取资源。 而这一行为必将提升南半球地区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至少目前南部非洲——澳洲——南美也只能处在配角的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修正对低纬度地区的看法,既然麦金德的“欧亚大陆地理中心”已经扩充到青藏高原了。那么任何人也没有理由忽视青藏高原南侧的南亚次大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印度(或说南亚次大陆)都应该升级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尽管由于历史原因他有可能是最弱的一环,但反过来也可以说他的提升空间最大。

可以说,如果要成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也是最有潜力的地区),此地区必须具有以下的共同点:

1、
都应该处在大陆的边缘,一面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或说心脏地带)相连。这一条西欧,中国和印度三个地区都符合,所不同的是中国在古典时期结束将自己的版图扩充到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使自己额外获得了比其他两地区更多的战略空间。 
2、
在另一面都应当面对海洋,有足够的海岸线。中国面对的是太平洋,西欧面对的是大西洋,而印度面对的是印度洋。在这一点上印度体现出了一定优势,最起码在视线所及范围内,并没有邻国能直接挑战它的海权。而中国和欧盟则要面对日本和英国有可能的挑战。 
3、
在历史上都不断的受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游牧民族的压迫。这一点很重要,游牧民族的入侵对某个民族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但也是文明的碰撞和交流。无论是古代和现代,交流都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看看地理大发生之前的美洲就会知道封闭的恶果了。有人可能会问中南半岛为什么不能成为另一个边缘地带。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处在中国和印度两个边缘地带中间,不用承受来自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压力。反过来也就无法介入欧亚大陆的中心事务。当然,对于承受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入侵,从历史上来看西欧做的最好,历史上没有被游牧民族完全得手过;中国稍次之,曾短暂的失守过(蒙古),后迅速的实施了反击;印度相比之下做的最差,只能被动的将这些高纬度民族融入,这也是它一直被地缘政治家们轻视的一个原因。好在他在古典时期结束前完成了统一(在英国的帮助下),因此才有可能登上大国的舞台。
4、
要有相对独立统一的主体文化。要想成为一个重量级大国,作为精神力量象征的主体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地理分割,三个边缘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体文化。如果从宗教上划分则是基督教(广义),印度教,儒家思想。从主体文化(宗教)的渗透力来看,欧洲占优,中国次之,印度最差。

做过以上分析后,不可否认,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印度已经有成为欧亚大陆的另一个边缘地区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它有登上大国的舞台的资格了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