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金融。。。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老子》第三章。

 
来美国的中国人对美国人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淳朴,甚至是stupid,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而且充满偏见。 外加上盲信宣传,好管理。
 
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好管理?原因其实就在上面的那段话:通过媒体对其观念的反复洗脑,志不可谓不弱,心不可谓不虚;丰富的,相对低廉的物质享受,狂热的体育运动,腹则必实,骨则必强。那么谁还会对这个现实社会产生怀疑呢?还会对现有的价值和制度进行挑战呢?

其结果就是,大家一起happy 着走向完蛋。。。

 

MITBBS 好贴:资本主义祖国在危急中!ZT 第一部分:

自从2006年三四季度以来,美国房市价格持续跌落,高歌猛进了五年的房产泡沫最终破裂了。这有如夏季的闷雷,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轰响着。2007年,天边的乌云席卷过来,覆盖了整个天空,雨点哗哗落下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爆发了。2008年,这雨越下越大,终于演成了美国金融界空前未有的洪涝灾害。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先后沉入水底。雷曼兄弟最惨,联邦政府、整个华尔街、外国的主权基金和金融机构都冷漠地看着它淹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赶紧投靠美联储,抱住一棵不沉的圆木。那些曾几何时不可一世的华尔街庞然大物,那些富可敌国的投资银行,那些貌似
会屹立万年的金元堡垒,在这场狂风暴雨中,如同沙砌的城堡,瞬间崩塌。

危机的水势如此汹涌,已经让美国和全世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洪水一旦蔓延,势必淹没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摧垮连接消费者和企业的金融血脉,进而导致1929-1933年一般的生产消费两端萎靡,那将是多少年都难以治愈的大萧条。必须要将其遏制在现有的范畴内。联邦政府筑堤修坝,手忙脚乱。它拉郎配撮合了摩根大通接管贝尔斯登,用850亿贷款投向了AIG,用2000亿美元的承诺走上前台支撑两房,又跪倒在国会面前,乞求70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来实施不知道何时才能见效也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停止的救市计划。保尔森先生两次电视讲话,要各国政府和各大财团出手共同救
治金融危机。白宫向全世界发出了最急切的呼号:资本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危机的由来和根源(一)

目瞪口呆之余,人们不禁要问:风暴因何而起?何以如此猛烈?

危机到来,人们把手指胡乱指向四面八方,谓银根过松者有之,谓监管不力者有之,谓高管人员勾结专业人员欺诈亦有之,不一而足。其实,虽然造成危机的原因众多,但根本根源只有两个:第一,泡沫。第二,贪婪。现在二者两症并发,“甘风玉露一相逢”,便祸害人间无数。而市场的泡沫,何尝不是贪婪的疯狂所致?总之一句话,美国今天的问题,是因为人们的贪婪而使得经济模式误入歧途所致。

美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劳动和创新创造财富为主要动力,而是严重依赖所谓资产增值。换句话说,美国的经济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的,不是就业的提升,不是制造业的景气,而是可以投资的那些东西的价值增值,其中,泡沫经济、投机经济已经占据相当比重。今天股票、债券狂涨了,大家都“赚”到了钱;明天房地产狂涨了,大家也都“赚”到了钱。凭借着这些海市蜃楼般的资产,你再去融资,再去负债,再去消费,看起来没有问题,因为别的社会经济部门同样承认并且想要分享你的资产和你的海市蜃楼的增值,从这种“增长”中获益。2000年之前的.com泡沫不就是如此吗?.com的价值究竟何在?就在于人们信仰着一个后来证明根本没有到来的未来(至少现在还没有到来):就是某一天,人们生活在一个无比依赖互联网的时代,因此为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盈利。出于这样的信仰,互联网公司现在可以不盈利,可以无穷无尽地烧钱,却依旧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它们的股票和债券也依旧可以一路飙升,越来越值钱。股市这样好,人们就都跟着发了财。但是,价格并不会因为人们的迷梦而背离价值太久,尤其在一个成熟而对风险敏感的社会。这个信仰一旦破灭,.com就要回归它原有的价值,或者老实说,它的负价值。有一天,第一个人梦醒了,开始意识到这未来原本也不可能是那样美好,于是人们又一传十,十传百,从传递美梦、传递信仰的极端走向了传递噩梦、传递质疑的极端。互联网的泡沫就这样破灭了。社会财富重新洗牌,美国经历了一次不算小,可是也不算大的阵痛。到处游离着的资金,又开始寻找下一个梦想和增长点了。这次是房地产。

小布什时代连续几年强劲的3%左右的GDP增长,伴随着这样一个怪现象:生产继续外移,生产型企业未见明显的良好业绩,就业形式并未好转,但是消费却旺盛,GDP却在大幅增长。这种局面的背后,就是所谓“资产增值”在推动GDP增长。资产,是个有时候有形,但大部分时间无形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房产、黄金、石油,也可以是债券、股票和其他奇奇怪怪、虚头八脑的东西。这些资产的核心之一就是房地产。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住房价格上涨了57%。这几年美国消费的旺盛,首先也是依靠房地产投资的抬升。进而,相关房地产的各种其他“资产”、债券、抵押等等等等,也都在相应地增值。我们故事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次贷”就要出场了。

一般人买房子都需要一定的贷款。在中国,如果你的收入水平不够(比如月还款额超过月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银行是不会发放贷款给你的(这个时候那些“聪明人”通常只能去托关系开假收入证明了)。但是在美国,你还可以获得所谓“次贷”。这种贷款,是银行为那些偿还能力很差的购房贷款人量身定制的。因为这些低收入阶层赚钱的能力差不少,所以他们最终违约不还的风险也就大很多。但是银行依然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原因何在呢?这并不是因为这些银行心系社会低收入阶层,要刻意牺牲自我,创建和谐社会;而是一条铁打的经济规律: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收益是什么呢?收益就是高利率。你的信用记录不好,你的还款能力不可靠,没关系,我们只要收取你更高的利息就好了。这听着难道不象是一种风险投资吗?而本来的风险,却在房地产不断高走的价格中被降低了,只要房产价值还在,违约后的清偿就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贷款购房的人也愿意接受次贷的高利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次贷,他们没有别的办法融资。其次房价过去几年一直大幅看涨,如果一直是这么个涨势,将来即使违约,变卖掉房子,自己也不会吃亏。

银行把钱贷出去以后,不可能等待业主一点一点还回来,这样资金占用太大了,还需要别的一个什么机构来为其提供流动性,以便收回资金,进行下面的经营。于是有了三十年代民主党罗斯福总统时代所创建的房利美公司,和后来建立的房地美公司。两房的业务,就是把这些拿住房担保的贷款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手中买下来,房贷和按揭市场的风险从银行和其他发放房贷的金融机构那里承担过来。接手之后,相机行事:或者自己持有以便收取还款和利息,或者在违约情况下出售抵押的住宅,或者干脆将这些拿住房担保的债,打包成为新的债券,转手卖给别的投资人,怎么获利怎么来。到此次危机出现之前,两房已经承载了美国十几万亿住房担保市场债务的半数。而这,本来也不是问题,在房产价值攀升的时候,这些用“良好”住房资产担保的债券,只能意味着很好的收益。包括投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甚至国外的金融机构,都出钱来买,将部分这样的债券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之中。就这样,在资金反向流动的同时,房地产的“增值”从购房者,通过次贷和银行,进入两房这样的房地产金融公司,进而进入美国整个证券市场,流到了投行、基金和各个金融机构手中,通过千千万万的金融衍生工具,散布到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的各个角落,创造着金融机构的好看的经营业绩和美好钱景。

危机的由来和根源(二)

到此为止,一切看起来很好。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所有这一切,其基础都建筑在房产继续升值这个前提判断之上。如果有一天,这个命题不再成立,则一切都将从头垮到脚。这一天,总会到来的。还是那句话,价格不可能因为人们的迷梦就背离价值太远。而现实中,也总有一些东西会刺破迷梦。小布什时代的经济形势是:油价高涨为首,带动世界范围的物价上涨,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而在美国国内,由于生产不旺,就业不足,总体上中下层不能分享GDP的增长,贫富差距加大,医疗等福利费用上涨更加让生活开支增大,全球化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得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贫困外来移民问题更加剧美国就业市场的竞争。这些变化都在冲击着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一方面让他们的生活费用更加昂贵,另一方面让他们的收入停止增长甚至降低。房价的高企和支付房贷能力的下滑,代表着美国式“资产增值”的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的分道扬镳趋势,很合理地在次贷问题上爆发出来。

终于,2006年开始,次贷违约率爆发式地大幅提高了。到底是先开始了房产的贬值,还是先开始了违约增多,这是一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不论第一枪在哪里响起,这个反向赛跑一开始,就煞不住车了。越是房产贬值,就违约率就越是提高,反之违约率越高,人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就越是没有信心,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幅滑落。于是,这根链条的下一环节,两房为首的那些房地产金融公司也就深受其害:收不回的贷款都成了呆账坏账,卖出的债券价格大跌。由于规模太大,下水太深,转眼之间,两房已经危机重重。既然所谓景气的时候,众多金融机构都循着资金链来分吃房地产的一杯羹,那么在房产泡沫破裂的时候,它们也就不能独善其身。危机还会循着无数条资金链的路径去找到它们。各大投行和基金,都按照握有房产相关的证券多少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证券的大幅贬值,无疑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自身资产的价值。

高杠杆、高盈利,这本是投行和对冲基金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受人崇拜的特点;而且其经营方式的高风险也并非今天才有。(业界管以负债方式进行投资的方式叫做杠杆,所谓高杠杆,就是蛇吞象,在自己资金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额负债来投资,获得收益后偿还投资,并且获得利润。对冲基金也早已不是早年的保值避险的含义,而是彻头彻尾的冒险机构了。)当你投资的目标资产具有高价值的时候,你一手是高负债,一手是高价值,两边是平衡的;但是当你的高价值原本是泡沫,现在破裂得一钱不值的时候,你资产的那个手里将是空空如也,另一只手却依旧托着高负债。资不抵债并不可怕,尤其投行这种高风险行业,但可怕的是资不抵到期之债,而且是此前奋不顾身搞大跃进所积累下来的高额到期债,那问题就严重了。

问题绝对不会止于房地产和次贷,也绝对不会止于投行,更不会仅仅止于美国。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金融的血管密布经济机体的每一个角落,错综复杂,联系千丝万缕。没有哪道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经济的还是制度的,能够将风险完全区隔在外。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的是整个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泡沫的破裂,具体数目无从估计,但是很多人预计,信贷违约掉期(CDS)这个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会是下一个牺牲品,而这个市场覆盖的是为数达62万亿美元的信贷合同,如果这个市场崩盘,后果无法估量。不可一世的投行死掉了,后面会拽垮一批的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私募基金、商业储蓄银行、保险公司,等等等等,遑论为它们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公司,而刚刚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就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号,告诉人们,病毒已经蔓延到储蓄机构了。商业储蓄银行或许不如投行那样风光,但却是一个经济体真正的血脉所在,它们的危机将是所有消费者、劳工、中小企业的灾难。那时候金融危机就将演化成真正的经济大萧条。由于世界金融的一体化,美国的世界投资流向中心和资本输出中心地位和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的资本主义祖国的地位,美国经济的崩溃,也将是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每一个国家的灾难,而其中,中国由于外向型贸易、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为主、更由于自身经济体的规模和内部已经遍布的经济问题,无疑也将遭受沉重的打击。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