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编辑总结: 新地缘政治学 (编辑地缘看世界系列一)

前言:  前几天雄鹿兄给我推荐了天涯上鄙视抢沙发筒子的地缘看世界.  因我深知雄鹿兄在这方面的底蕴, 他所推荐之文必然精彩. 过去一阅,果不其然.  实为军迷看世界的必读之作.

可惜天涯氛围甚杂, 那篇帖子超长不说, 一页中有效信息也甚少. 因此一时间兴起, 将沙发兄的散落的长文重新编辑总结. 也略微添补, 形成了这个文章和后续的系列, 不敢夺人之美,特写此前言标注之.

鄙视抢沙发兄的雄文仍在继续, 我也会力所能及的编辑总结他的文章, 集其精华来奉献给军友们

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Oskarlre.

 

第一节,世界岛学说,海权论与边缘地带理论

说到地缘政治一定要提到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麦金德于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一文,提出了地缘政治学领域的全新课题。麦金德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看待 世界地理构成和世界历史进程,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澳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 屿。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政治、经济力量的集中地域,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加之欧亚大陆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麦金德理论概括起来就是:

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注:地理概念上的东欧是指东欧平原,大至就是苏联的欧洲部分;)

 

应该说麦金德的“欧亚大陆枢纽”说是现代地缘政治的开山之作,他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概括成“世界岛”,用来解释全球地理大发现之前的历史。并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是蒙古和俄国(那时美国还不够分量)。第一次将欧亚非大陆以地缘形式进行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需要补充的有两点:

1、非洲由于撒哈拉大沙漠的阻隔,其实应该分成两部分:一是北部非洲,或者说阿拉伯非洲;二是南部非洲,或者说黑非洲。“世界岛”内的非洲应该是仔北部非洲。
2、在最初的理论中并没有将青藏高原包括进去,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相对独立,在古典时期基本上只对东方的历史进程起过作用,作为西方人的麦金德最初没有将他包含进去也正常。修正过的理论是包含了青藏高原


这里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在麦金德的理论出来之前,欧洲最起码还有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已是到了这一点,他就是拿破仑。而且后来其远征俄国也是基于这一战略眼光作出的行为。

这一学说影响甚大,可以说德国就是依照此学说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两次联合了几乎所有的日耳曼人向占据东欧平原的斯拉夫人发动进攻,企图成为欧亚大陆的主人。只是最终这几次努力都没有能成功。无论是法国的高卢人还是德国的日耳曼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他们不够强大,而是孤悬于欧洲大陆以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了保证欧洲大陆的平衡而不愿意一个强大的欧洲出现。事实上, 英国在丧失了他在欧洲的所有领土之后,它的基本国策就是防止欧洲大陆上的任何一国坐大。地缘上的特点虽使英国不可能成为欧亚大陆的主人,但却让有机会他透过海洋将视线投向了一片更大的世界,成为一个海权强国(美英联盟就是这个海权强国的升级版)。

当然,做为英国人的麦金德提出“欧亚大陆枢纽”的动机个人觉得很值得怀疑,毕竟1904年的英国已经是日不落帝国了,英国对于世界的认识应该足以让他的视线越过东欧平原。当然做为一个英国绅士,我们可以认为是他大脑中的“欧洲中心论”在做怪。


不管麦金德的动机是什么,在美国兴起之前,他的理论的确解释了欧亚大陆上的许多问题。而刻板的日耳曼人也依英国人所愿陷在了陆权为王的怪圈当中,一次又一次的向东欧洲平原挺进。(试想一下,如果日耳曼人如果能与斯拉夫人战略和解,把战略重心投向西线,我并不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一定能笑到最后)


所以说麦金德的世界岛一有他的局限性,最起码从结果看世界岛上的人为了这所谓的世界霸权争的你死我活,蓦然回首却发现世界的中心已然转到了美国。当然,世界中心的转移也不等于成为新世界核心的美国会放任东西欧真的能够和解。 就是为了保证不出现一个能够挑战美国的势力出现,美国也决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现。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俄国要求加入欧盟,美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知道了。 

说完了麦金德,再来看看马汉与海权论。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一生从军,并一生致力於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后人将其理论总结为海权论(sea power)。 其内容包括:

海洋是世界的中心。
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
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运输之门,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
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

可以说海权论成为了后世美国,甚至世界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468艘。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基础。

现在将麦金德和马汉两人的理论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麦金德的理论是以欧亚大陆为出发点,重视的是陆权;而马汉的理论则是以海洋为出发点,突出的是海权。双方各有侧重。 但是并不完善。 毕竟即使做为一个以海权立足的国家,美国也并不敢轻视欧亚大陆陆权的能量。 而作为欧亚大陆上的国家,也不可能有美国那么好的条件去发展海权。 因此,两种理论的综合也就势在必行。 1942年美国人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Rimland theory) 则是众多新理论中比较突出的一种。 它包括: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


应当说马汉、麦金德、斯皮克曼三人的学说奠定了现代地缘学的基础。而作为三大理论中两个的提出者所在的国家,美国基本是按照马汉的“海权论”作为立国之本。 在控制海洋的战略要点和交通要道(冷战时期苏联的海军无法同美国对抗,就是因为这些要点大都在美国手里)的方面不遗余力。 但是美国人也很清楚,仅仅依照这个理论施行并不足以真的控制世界。打个比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占领了华北地区的在城市和交通线,但在这之外的地区日本人并无优势,而一旦时机成熟,这些点线之间的地区所积蓄的力量可能会瞬间将这些战略要点摧毁。

因此,美国需要再全球找出潜在的对手合纵连横,以让事态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横据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俄国当仁不让的是第一对手。但对手只有俄国一个吗?当然不是。随着斯皮克曼适时的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在欧亚大陆两端为美国找出了两个潜在的对手,如果用现有的政治概念来给这两个对手贴标签的话,一个叫“欧盟”,一个叫“中国”。 根据边缘地带理论执行的结果是,美国一方面将亚欧大陆的西边缘地带——西欧/欧盟控制在手中,另一方面封锁另一头的东边缘地带——中国,防止出现一个与之对抗的世界强国。从而达到了欧亚大陆均势对抗,而其在各国的合纵连横中渔利的理想状态


我们甚至可以说,麦、马、斯这三位地缘政治奠基人的学说可以说从地缘的角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多极世界的舞台。美、俄、欧、中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在过去的100年中,从一战、二战、冷战,到中美关系正常化,欧洲一体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等等,都是这四个国家(地区)之间在合纵连横,只不过前期的重点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后期的开始偏向东部。

不过,世界是在一直变化的,即使是最后成型的“边缘地带理论”距今也有60多年了。在新千年中,世界的似乎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